Google的面试流程很慢,基本在VO过后一个月才能出结果。
面试官确实很nice,但也偏好聪明人。问出的问题是非常无厘头的,比如“大西洋有多少加仑的水?”
这些问题往往会考察你的思维习惯,考察你会不会问问题,你的思维能力。
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“波音747能装多少乒乓球”
在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过了Hiring Committee之后,我还需要进行Team Match才可以正式拿到Offer,这也是这位不请自来的“客人”的由来。
这时的我也开始变得非常困惑,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
擅长的和感兴趣的不一定是同一个
我和Uoffer的合作主要是围绕Google的选组,给我指导的导师正是来自Google 的 L7的WB。
对于我来说,选择一个合适的组是最重要的,因为Google内部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能比Google和其他普通公司的差别还要大!
在和WB导师的交流对话后,他根据我的背景帮我建立一个Framework,然后在这个Framework中让我做一些职业规划的选择题,比如现在擅长的和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,注意,擅长的和感兴趣的不一定是同一个,两者之间需要去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给大家,比如一个同学喜欢打游戏,他同时又是软件工程师。那么相比与去传统互联网大厂来说,暴雪这样的游戏公司会更适合他。
对于我来说,我烦恼的点就在于以后是想做PM还是SWE。WB老师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,对于自己的选择,从原来的一头雾水变得头脑清晰了起来。
我认为,和专业的人进行交流并不仅仅作用于这一次选择,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WB导师确实很有经验,他可以很快地剖析我的需求,找到我真正的问题以及给予我需要的答案。
与其说之前的我面对的是烦恼,不如说其实是我内心感性与理性的争斗,幸运的是,在陷入矛盾乱流之前,我遇到了Uoffer。
人生的关键节点并不多,而在这些岔路口,有幸能得到一些前辈的指引,那将是大有裨益的!再次感谢Uoffer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