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面试流程概览
谷歌的MLE面试流程通常非常标准化,对于New Grad来说,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Recruiter Call: 初步沟通,了解你的背景、求职意向,并介绍职位和流程。
Technical Phone Screen: 一轮技术电话面试,通常是45-60分钟。
通常由1-2道算法题组成,可能穿插一些ML基础问题。
Onsite Interviews: 通过电话面试后,会进入4-5轮的现场面试(目前多为虚拟进行)。
编码轮: 2轮,重点考察数据结构和算法。
机器学习轮: 2轮,深度考察ML理论知识、系统设计能力和实践问题。
Googleyness & Leadership Principles轮: 1轮,考察行为问题和文化契合度。
Team Matching & Hire Committee: 通过所有面试后, recruiter 会帮你寻找有headcount的团队。你的面试表现会被打包提交给招聘委员会做最终决定。
二、 各轮面试详细解析
1. 编码轮
考察重点: 解决问题的能力、代码质量、沟通能力、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掌握。难度一般在LeetCode Medium,偶尔会出现Hard。
常见数据结构与算法:
数据结构: 数组、字符串、链表、哈希表、堆、栈、队列、树(特别是二叉树)、图。
算法: 二分查找、DFS/BFS、动态规划、贪心算法、递归、拓扑排序。
高频题目类型/原题:
字符串操作(e.g., 字符串转换、子串问题)
数组/矩阵处理(e.g., 旋转、搜索、区间问题)
树的相关操作(e.g., 遍历、最近公共祖先、路径和)
图论(e.g., 课程表、岛屿数量、最短路径)
动态规划(e.g., 背包问题、股票买卖、编辑距离)
设计数据结构(e.g., LRU缓存、Trie树、时间序列数据存储)
准备建议:
刷题: 至少完成LeetCode前200-300道高频题,确保对Medium题目能熟练、清晰地写出代码。
沟通: 面试时一定要边思考边说出你的思路,即使一开始不是最优解。
测试: 写完代码后,自己用样例测试一遍,展示你的严谨性。
2. 机器学习轮
这是MLE面试的核心,考察范围非常广,可以分为三个层面:
A. 机器学习理论与基础
高频问题:
过拟合与应对方法: L1/L2正则化、Dropout、早停、数据增强。能解释清楚L1和L2在数学和几何上的区别。
梯度下降家族: Batch GD, SGD, Mini-batch GD的区别和优劣。Adam, Momentum, RMSprop等优化器的原理。
评估指标: 准确率、精确率、召回率、F1-score、AUC-ROC曲线、对数损失。如何为不平衡数据集选择指标?
偏差与方差: 如何诊断和解决高偏差/高方差问题?
经典模型原理:
逻辑回归: 损失函数、为什么用Sigmoid?
SVM: 核心思想、核技巧、Hinge Loss。
决策树与随机森林: 分裂准则(信息增益、基尼指数)、如何剪枝、RF的“随机”体现在哪里?
梯度提升树: XGBoost, LightGBM的原理和优化。
深度学习:
CNN: 卷积层、池化层的作用,经典结构(ResNet, Inception)。
RNN/LSTM: 结构、解决梯度消失/爆炸的原理。
Transformer: Self-Attention机制的原理和计算过程。
B. 机器学习系统设计
这是MLE区别于Research Scientist和Data Scientist的关键,也是面试难点。
高频问题场景:
“请设计一个YouTube的视频推荐系统。”
“请设计一个Gmail的垃圾邮件过滤器。”
“请设计一个Google Photos的图像标签系统。”
“如何为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设计一个点击率预测模型?”
回答框架:
明确问题与目标: 澄清需求(线上服务还是离线分析?指标是什么?)。
数据管道: 数据如何收集、存储、清洗、标注?特征工程怎么做?
模型选择: 为什么选择这个模型(从简单到复杂)?如何训练(分布式训练?)。
评估与迭代: 离线评估和在线A/B测试如何做?如何监控模型表现?
部署与服务: 模型如何部署到线上?如何保证低延迟和高可用性?如何处理模型版本管理和回滚?
扩展性与成本: 当用户量/数据量增长10倍、100倍时,系统如何扩展?
C. 实践与编程
可能会让你在白板或Colab上写代码。
任务类型:
实现一个损失函数(e.g., 交叉熵损失)。
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(e.g., K-Means, 线性回归)。
用NumPy/PyTorch/TensorFlow实现一个前向传播。
写SQL查询来处理和分析数据。
调试一段有问题的ML代码。
3. 行为面试轮
谷歌非常看重“Googleyness”,即其文化价值观。
考察核心:
合作精神
领导力(不一定是管理职位,可以是项目主导、帮助他人)
解决问题的能力
面对模糊性和挑战时的态度
高频问题:
"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had a conflict with a teammate."
"Describe a challenging technical problem you solved and how you did it."
"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failed and what you learned from it."
"Describe a project you are most proud of."
"How do you handle competing priorities or deadlines?"
准备建议: 使用 STAR 法则来组织你的回答。
Situation: 情境
Task: 任务
Action: 行动
Result: 结果
三、 必备技能与准备策略总结
编程语言:
Python: 必须非常熟练,尤其是NumPy, Pandas和至少一个深度学习框架(PyTorch或TensorFlow)。
SQL: 必须掌握,常用于数据处理问题。
C++/Java: 有了解是加分项,但不是必须。
计算机科学基础:
扎实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功底。
对操作系统、网络基础有基本了解(可能在系统设计中被问到)。
数学基础:
线性代数: 矩阵运算、特征值、SVD。
概率与统计: 条件概率、贝叶斯定理、常见分布、假设检验。
微积分: 梯度、链式法则。
准备材料推荐:
刷题: LeetCode (Premium很有用),《剑指Offer》。
ML理论:《深度学习》(花书)、《机器学习》(周志华)、《统计学习方法》(李航)。
系统设计:《Designing Data-Intensive Applications》(DDIA), Grokking the Machine Learning Interview。
行为面试:《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》中的行为问题部分也很有参考价值。